【養生教室】女人40面色晦暗有色斑 中醫教煮15分鐘安神美顏粥【內附食譜】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02/15 13:19

分享:

分享:

註冊中醫師黃晶晶表示,女人35歲開始容顏就會開始衰老,頭髮開始有脫落,而42歲容顏衰老的就更明顯,頭髮也多增白。

《黄帝內經》指,女性約42歲已進入衰退期,40歲打後的女士們要特別注意養生,除了外在皮膚、面色,內在的五臟六腑也要好好調養,為進入中老年期打穩健康根基。

「女子四七,筋骨堅,髮長極,身體盛壯;五七,陽明脈衰,面始焦,髮始墮……」註冊中醫師黃晶晶指《黃帝內經》形容女子生理可以「七」為倍數,28歲是女子身體最盛壯的年紀,而35歲開始容顏就會開始衰老,頭髮開始有脫落,而42歲容顏衰老的就更明顯,頭髮也多增白,而七七四十九歲女性踏入絕經期,就慢慢失去生育的功能。

男子的成長衰老生理則以「八」為倍數,因此不少同齡的男女,女生看起來會更成熟。但隨着護膚品、化粧品的進步,女性對自身保養要求的提升,現在女性亦比以往更能抵抗衰老。黃醫師說:「不僅是護膚品、化粧品可以抗老,其實中醫的內在氣血陰陽調理,亦能幫助女性在踏入40歲後仍能容光煥發,無懼衰老。」

40後女士容顏衰老明顯,頭頂白髮也漸次增白。(iStock)

拆解各項婦科問題

*子宮肌瘤

不少女性到了40歲去做婦科檢查時,都發現有子宮肌瘤的存在,子宮肌瘤是中年婦女常見的良性腫瘤,有機會因為肌瘤的大小、部位、數量而令女性的生育困難、月經量多或淋漓不盡、排便不適、腹脹等症狀。黃醫師表示,中醫認為肌瘤屬「石瘕」或「癥瘕」,即是腹部如石頭般的結塊,多由於氣滯血瘀、痰濕凝滯而成,而女子在其中年往往處於事業、家庭責任、個人發展多需思慮的時期,而氣血卻不如年輕時旺盛暢順,亦容易憂思生鬱,氣血阻滯就會內生血瘀,子宮、乳房都容易在此時期受影響。子宮氣血凝滯就內生癥瘕,即類似子宮肌瘤的塊狀物。

中醫治療子宮肌瘤,她說需視乎患者月經的情況,若有經量增多、經痛、月經提前的症狀,就會以治療症狀為先。治療子宮肌瘤需以活血化瘀,破積消癥,也需化痰利濕,同利大小便,清除腫瘤細胞代謝產物。常見治療子宮肌瘤的名方有桂枝茯苓丸、桃核承氣湯,常用的中藥有丹參、莪術、茜草、沒藥、骨碎補、桃仁及紅花等。

*乳房下垂

乳房為女士性徵,中醫學上乳房為肝經胃經循行的部位,肝經尤其容易受情緒鬱結影響。「建議中年女性需要多自我檢查乳房狀況,手部觸診檢查有沒乳房結節、乳房突然出現的包塊、乳頭及乳房皮膚有沒異常病變。因乳癌是女性高發的癌症之一,雖然據本港統計乳癌患者平均年紀是57歲,但亦有年輕化的趨勢。」

情緒鬱結   不利乳房營養輸送

不少女子亦認為乳房較能體現自己女性的機能狀態,當年紀增長及餵哺母乳後乳房有輕微萎縮、下垂、鬆弛的情況出現。乳房下垂萎縮多與女子氣血不足及肝鬱氣滯有關,氣血不足者,乳房失於充盈,脂肪流失,也多見於節食減肥的女性,除乳房不充盈,氣血不足的女士亦容易有頭暈、月經不調的症狀。乳房為肝經循行之處,情緒鬱結令肝經鬱結不舒,氣血阻滯,易導致經前乳房脹痛、乳腺增生、氣血凝滯不通,亦不利於乳房營養輸送,因此乳房亦易呈現乾癟、下垂的狀態。

中醫認為適當的穴位按摩、乳房皮膚保濕、良好的飲食作息,能夠改善乳房觀感。黃醫師推介用BB油或某些帶紓緩作用精油推按可提升乳房,改善乳腺增生的3大穴位:

膺窗穴:乳頭正上方,平第三肋間隙,約鎖骨下4手指寬度的凹陷位,按壓會有輕微痠脹感,能夠理氣通乳,促進乳房氣血循環。
乳根穴:乳根穴位於乳頭下一吋,位於第五肋間隙,按壓應往上推着力,能刺激乳腺功能,預防下垂,也能幫助母乳媽媽生成更多乳汁。
天溪穴:位於胸部外側,乳頭外平開兩吋(約兩拇指寬度)。作用可寬胸通乳,改善乳腺疾患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*皮膚暗黃、皺紋、色斑

女子過35歲面色開始見黃,光澤減退,不少人亦出現愈來愈多的色素沉澱和細紋。黃醫師說,黃色為脾胃之色,但當面色呈現憔悴的萎黃色時,黃而無華時,往往是脾氣虛或濕重的表現。「脾胃氣虛多伴有食慾不振、容易疲勞無力,大便粘爛的症狀。」

補脾胃之氣可用四君子湯加味(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);若面色萎黃,面浮肢腫,舌苔滑膩,容易眼皮重,就多為濕滯脾胃。除了健脾,也要祛濕,可方選平胃散、胃苓湯等,多含有蒼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厚樸和甘草等,既健脾也可以祛濕。

面色晦暗,色斑成塊,會看起來面色偏暗偏黑,假若也伴有皮膚、指甲粗糙,口乾不欲飲,毛髮沒有光澤,婦女兼有月經不調、痛經、乳房痛,小腹刺痛或腫塊,唇青或有瘀點等,這為體內有瘀血的表現。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、牡丹皮、鬱金等,能夠改善色素暗沉、色斑積聚的症狀,能從根源上減少色斑的產生。

中醫針灸改善皮膚彈性

中年女性皮膚容易浮腫鬆弛,黃醫師指根源是人體膠原蛋白在年紀增長後開始加速流失,而生成速度減慢,中醫的面部針灸效果對皮膚的改善明顯。她解說:「面部針灸除刺激穴位外,還能刺激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再生,針灸後皮膚能明顯緊致及氣色改善。」除針刺上述提及的一些常見穴位外,下巴、眼周、法令紋、魚尾紋的針刺能有效改善細紋。

常說中年女性需要補氣血,黃醫師表示,若面色蒼白萎黃、頭髮早白、容易頭暈,月經期時推遲時提前,量小或過多,身體容易疲勞、精力不足,記憶力減退的症狀,中醫會建議可以適當食用補氣血的食療調養身體。惟若身體常有便秘、潮熱出汗、皮膚多油出暗瘡、舌苔厚膩,或自覺體熱濕重者,就應清熱健脾祛濕,而不是急於進補氣血。

百合桂圓紅棗粥(iStock)

兩款補氣血食療

百合桂圓紅棗粥

材料:百合20克、桂圓10粒、紅棗6粒、白米100克。
做法:百合洗淨泡軟,紅棗去芯,將白米洗淨後加6至7碗水,電飯煲煲粥功能煲15分鐘後加入其他材料,再蓋上蓋煲至粥成,可適量加入冰糖調味。
分析:百合滋陰潤肺安神;桂圓補心脾、養血安神;紅棗補中益氣養血;白米可健脾補氣,此粥尤其適合氣血不足,心神不安,睡眠差的女性食用。此粥平和,適合大部分女士調養氣血食用。

當歸生薑羊肉湯(網上圖片)

當歸生薑羊肉湯

材料:當歸片15克、生薑10大片約20克、羊肉或羊排500克、紅棗4粒。
做法:羊肉切塊飛水,將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,加水1.5升,先大火煮滾,後慢火煮90分鐘。適量加鹽及白酒調味。
分析:當歸補血活血,可治經痛、頭痛、血虛頭暈、精力不足。羊肉性溫可旺氣血,為冬天最佳進補食材,可改善手足冰冷,經期腰痠腿軟,生薑久煮可驅寒行氣,調味祛羊肉膻味,紅棗補氣血。此湯較為適合經期腰痠怕冷頭痛、經量偏少、容易手足冰冷,面色蒼白的氣血不足的女士,但若體熱、便秘、痤瘡多發、口舌生瘡、情緒煩躁的女士不宜食用。

記者:周美好